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人买鲅鱼送长辈成传统 礼俗传承本土孝道

2016-04-17 10:10:11
作者:崔琰
责任编辑:光影

1024×630

郭庆亮让岳母看看买来的鲅鱼。

“鲅鱼上岸了,给丈人家送鲅鱼了吗”,在岛城碰到熟人经常有人这样问。“鲅鱼跳、丈人笑”,春季送几条鲜活的鲅鱼给岳父岳母,是具有浓厚青岛地方特色的民俗习惯,一到这时候,青岛的女婿们就会忙碌起来。近日,记者走进社区寻找鲅鱼孝道故事,倾听感悟这本鲅鱼“孝经”中的孝心。记者探访调查了解到,鲅鱼礼俗内在的孝道文化已经深入到社区中,青岛老市民、新市民都在践行着这一传统文化,而孩子们也行动起来了。

■链接

送鲅鱼敬老有什么来头

关于送鲅鱼敬老的由来,有三个传说。其中一个大家传得比较多: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小伍的孩子父母双亡,被一位善良的大娘收养,因受环境和家庭的熏陶,小伍同样也老实厚道,大娘就将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小伍为报答老人的恩情,勤奋捕鱼劳作,非常孝顺。老人突然病倒了想吃鲜鱼,虽然是春季,但风很大天气恶劣,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小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了。家里的女儿则相守着母亲呼唤:“娘啊,你一定好好活着呀,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真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咽了气,而此时小伍拿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十分悲痛的夫妻二人为了纪念老人,就按照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的“罢了”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后延伸为鲅鱼。后来人们从中得到关于孝道的启示,在世时老人想吃的东西一定要让老人吃上,尤其是春天的鲅鱼。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很远的过去,有一青年出海遇到大风浪,久病的父亲担心儿子的安危,病情更加严重了,正奄奄一息之时儿子安全归来且带回了新鲜鲅鱼,老人吃了鲅鱼后病就好了。

此外就是鲅鱼联姻的故事,那时有一男子很穷,好不容易朋友托媒人在邻村给儿子介绍了一个闺女,但人家嫌穷开始一直不答应这门亲事,正巧儿子打鱼回来了,便求媒人带儿子去看望女方老人,带上了两条大鲅鱼,老人看到鱼后很高兴,尤其是看到小伙子眉清目秀,高大英俊,且谦谦有礼,满身力量,便当面答应了亲事。当然,人家并不是因为鱼,而是看好了人,不过这一故事被当成佳话传承了下来。

还有古人对结婚宴席上的用鱼很考究,无鳞鱼是绝对不能上大席的,其中就包括鲅鱼,但自从鲅鱼成了红娘后也可上席了,现在时代变了,鲅鱼宴已很常见了。

■老市民送鲅鱼习惯坚持了44年

今年68岁的王先生现住李沧区,是沙子口街道西姜人。4月16日,下着小雨,记者看到他正在沙子口大集挑选鲅鱼。他告诉记者,自己从结婚起开始给岳父岳母送鲅鱼,一到春天就赶早去买,这逐渐成了习惯,坚持到现在已经44年了,老人看到他送的鲅鱼非常高兴,自己也感觉很幸福。谈起送鲅鱼的故事他眼睛湿润了,“我想起了自己已经故去的父母,自己不能在他们膝前尽孝心了。”王先生介绍说,送鲅鱼其实并不只是送给岳父家,还要给自家的老人送上一份,让双方老人都尝尝鲜,“送鲅鱼已经不仅是一个礼节,更是一份孝心,已经形成了传统和文化。”“我送长辈的鲅鱼一定会是第一批上岸的当地鱼。记得1991年4月12日,沙子口渔港第一批当地产鲅鱼上岸,我用了半个多月的工资让母亲和好几位长辈尝上了鲜鲅鱼,当然也有我的岳父母。”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富裕了,经济条件也好了,除了给健在的岳母送去新鲜的鲅鱼外,他还多买了一些,打算送给对自己有恩的老人,其中一位现年86岁的老人在40多年前帮助过自己,他已为老人送了43年鲅鱼,每当看到这些鲅鱼,老人激动得手发抖,“还有已经97岁的李老,是我退休后诗歌创作方面的良师益友,现在每年我也去他李沧的家送些鲅鱼,李老每次都很高兴,邀请我一起尝鲜呢。”

王先生向记者介绍,给老人送鲅鱼一般都送两条,以前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好,女婿来送鲅鱼在村里是非常轰动的事。老人收到鲅鱼后,自己不舍得吃,他们一般会留条小的,大的会切成小片,然后让孩子给左邻右舍的老人送去尝尝,你几片他几片,有条件的会放上个鸡蛋或一把青菜作为回礼感谢,自己小时候就替家里的老人给邻居们送过鲅鱼片。“现在两个儿子也已经成家,他们也是每年春天给岳父家送去几条鲅鱼,当然也少不了我的份。”王先生说。[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