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生态农业观摩会即墨举行 三大技术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信网9月29日讯 近日,青岛市生态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活动在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青岛农业微生物技术转化示范基地举行,来自全市的生态农场代表、种植能手走进田间地头,观摩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畅谈生态技术经验,为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技术集成破题 变“废”为“肥”

走进观摩现场,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酒糟味,占地一亩多的肥料发酵池正在进行发酵作业。施可富公司负责人王程涛随手抓起一把有机肥料,向参加活动的人员介绍说:“这种有机肥没有腐臭味道,能够改善土壤板结,使土壤疏松透气,有效提升作物品质。”据介绍,青岛施可富公司专注生产高品质完熟生物有机肥,所生产的肥料以豆粕、麦麸皮等为原料,引进国内外高品质微生物菌剂,通过超高温发酵技术彻底灭杀原料中草籽、虫卵、病原菌等有害物,经过五次高温发酵,得到完全腐熟的高品质有机肥。“目前我们这种肥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及蔬菜等经济作物和部分大田作物上,表现出良好的防病、促生、增产、抑菌和修复土壤的效果。”王程涛说。

长期以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地膜、畜禽粪便、秸秆尾菜等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青岛市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创新集成生物堆肥技术、秸秆生物热气肥技术、保护地尾菜原位热气肥技术、保护地生态调控等绿色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生态农场。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5个,省级生态农场15个,市级生态农场40个。“使用降解地膜,是秸秆尾菜资源化利用,变废物为肥料的前置条件。”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亚萍解说。

黑科技上线 农作物喝上“益生菌”

在观摩现场,同期种植的青椒形成鲜明对比:一侧植株细弱、根系稀疏、叶片淡薄,另一侧则植株粗壮、根长根密、叶片厚实油亮。“区别就在于用没用益生菌。”城市农人农艺师刘建功解释,添加了益生菌的植株,不仅根系发育好,抗病虫害能力也显著增强。

刘建功所说的“益生菌”,正是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筛选培育的哈茨木霉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升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被誉为生态农业的“超级卫士”。这款菌肥对于抑制大姜病害同样效果显著。“选择哈茨木霉菌肥,用以菌抑菌的生态路径与传统化学防控技术进行对照示范,经过50天的试验,施用哈茨木霉菌肥的大姜茎基腐病得到有效控制”,农民讲师朱典玉介绍。

今年以来,青岛市农技中心搭建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组建生态技术推广团队,开展协作攻关,建成哈茨木霉中试基地,共同推进哈茨木霉菌中试孵化、高品质完熟生物有机肥研发、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与地力提升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着力破解土壤酸化、土传病虫害加剧等生产难题。

“以花养虫,以虫治虫” 打造多元价值空间

在另一处观摩基地内,金盏菊含苞待放,与翠绿的青椒相映成趣,新型生态调控模式引起人们的关注。“月季和烟叶吸引蚜虫,蚜虫来了,天敌昆虫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也跟着来了,这就减少了棚内化学农药的使用。”青岛市农技中心生态农业首席专家王永显如是说。金盏菊花期长,可以为天敌昆虫补充蜜源营养和栖息地,盛花期这里成了市民拍照打卡地,农田被打造成为天敌安居、作物健康、市民乐享的生态空间。“以花养虫,以虫治虫”的模式,为打造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农业提供新思路。

全市农技推广骨干、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成员单位代表、有关企业、种植主体等100多人参加活动。(通讯员 孙亚萍 傅景敏 记者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29 10:3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孙亚萍 傅景敏 耿润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