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让榜样力量“触手可及” 青岛市“道德模范在行动”主题宣讲活动举行

信网10月31日讯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10月31日,青岛中学大剧场内,山东大学大学生饱含激情的朗诵《青春万岁》响彻全场,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城阳区委宣传部承办的“道德模范在行动”青春——奋斗・榜样・报国主题宣讲就此拉开帷幕。这场活动创新采用“青春诗会+故事分享”的形式,全程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把道德模范的故事从“纸上”搬到眼前,让榜样力量变得可听、可感、可学。

青春故事,深情讲述:从码头“中国芯”到深海逐梦

“我身后就是历经三期建设完成的中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的自动化码头,也是目前世界作业效率第一的自动化码头。”活动刚进入“奋斗”篇章,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成员刘耀徽一开口,就吸引了台下学生的注意力。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团队用青春十年建设码头的“中国芯”和“智慧大脑”,连续13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故事。

随后登场的深潜英雄、全国道德模范唐嘉陵,更是带大家“走进”了7000米深海。“从23岁到28岁,我经历了三年封闭训练和全程参与蛟龙号1000米到7000米海试,作为主驾驶下潜至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深潜纪录。海试中,我总是主动请缨承担最艰苦、最颠簸的试验任务,不畏险阻。”动情的分享,让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少年推荐,榜样寄语:“双向奔赴”的敬意与期许

“我要和大家推荐的这位榜样,他不是大明星,但他和他46把钥匙的故事却上过央视春晚!大家认识吗?”随着“少年推荐官”城阳区实验中学金岱见清脆的声音,大屏幕上出现了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马怀龙的身影。金岱见讲起这位社区民警的日常:“最近,他腰间的钥匙数量增加到了48把!这48把钥匙,托起的是48个家庭的信任。”

在“榜样”篇章,来自青岛各中学的“少年推荐官”们,一一分享了山东省道德模范王仁江、马怀龙,以及“中国好人”徐立强、全国文明家庭纪燕的感人事迹。孩子们没有讲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用“王伯伯让我懂得,一句承诺可以很轻,轻到只有几个字;也可以很重,重到需要用一生来承担”“从纪阿姨身上我看到了,最好的家风就是心里装着别人”……这样的家常话,把榜样事迹讲得格外接地气。

道德模范走上舞台,给孩子们带来了深情寄语。“愿你们珍惜身边每一份情义,说过的话,一定要用一生去兑现。”王仁江的话缓缓落在孩子们心上。徐立强则激励同学们,“为了让以后的孩子们都能看见青山绿水、听见鸟语花香,我愿做永远的攀登者。也愿你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那座山,并坚持下去。”

科技攻坚、为国为民:全国道德模范梁建英和她的高铁故事

“大家坐过兰新线的高铁吗?那上面跑的高寒抗风沙动车组,是我们团队在零下38度的雪地里‘炼’出来的。”活动进入“报国”篇章,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梁建英的分享,让台下学生热泪盈眶。

她展示了团队在现场试验的照片:“设计人员每天从下午4点跟车,一直试验到第二天凌晨4点。整整2个月,团队跟车跑了3万公里,没睡过一个整觉。为了测试动车组耐高寒性能,我们在内蒙古伊图里河零下38度的温度下进行试验,放眼望去,全是冰雪,走路不能抬脚,只能哧溜着走,电缆冻得像铁棍……”

讲到自己在高铁研发一线坚守30年,梁建英看着台下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厚望:“提升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祝福同学们,在人生的轨道上跑出好成绩,不负自己、不负国家、不负时代!”

致敬榜样、致敬青春:道德模范与年轻的自己隔空“相拥”

活动最后,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响起,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张连钢、宁允展等全国道德模范的《拥抱青春》视频。通过AI技术,道德模范与年轻时奋斗的自己隔空“相拥”,这一幕让学生红了眼眶。

“原来榜样也有青春,他们的青春,是奋斗出来的!”青岛中学的王同学说,以前觉得道德模范“离自己很远”,今天听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互动,才发现“他们也是从少年一步步走来,用坚持和热爱活成了榜样”。

道德模范是时代的英雄、是鲜活的价值观。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道德典型在塑造城市精神、弘扬时代新风等方面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培育选树许振超、宁允展、唐嘉陵、张连钢、梁建英5名全国道德模范,刘世瑜、孙莎莎、王伟、徐秀玉等6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同时有1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6人荣获全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荣誉称号,626人入选山东好人榜,评出“感动青岛”道德模范235名、青岛市文明市民1461名,打造了“德耀青岛”好人群体。

此次活动正是青岛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尝试,通过让青少年与道德模范同频共振,引导青少年主动发现、真情推荐身边可感可学的道德典型,再以面对面交流、沉浸式体验、故事化分享等形式,拉近榜样与青少年间的距离感,让道德模范的坚守与担当、奋斗与奉献,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情感触点,实现思想层面的深度共振,在共情中引发价值认同;最后以主题宣讲、实践传承等方式,推动榜样力量从 “入耳入眼” 走向 “入脑入心”,把道德模范故事讲成 “身边事”,让奋斗精神、报国情怀真正扎根在年轻一代的心里。(信网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31 18:54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