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海相拥筑平安 青岛崂山区深耕综合减灾建设成全国标杆

信网11月3日讯 巍巍崂山立,滔滔黄海流。作为山海相拥的魅力城区,青岛市崂山区始终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自2019年11月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以来,该区紧扣“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从灾前预防、灾害救援、防救联动三个维度系统施策,于2023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现场验收评估。近年来,崂山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以扎实成效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前置防线 织密灾前预防“安全网”

崂山区秉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理念,针对山海交汇的区域特点,从工程防治、监测预警和网格治理三方面筑牢防灾根基。

工程防治上,全区累计投入约30.02亿元推进“路、水、房、瞭望、阻隔、通讯”核心“六网”建设。建成森林防火通道148.43公里、护林房357处,清理防火阻隔带超8.11万亩,布设高山及路口监控共919处,形成全域瞭望监测网络。同时,新建及加固海堤1.5万余米,整治河道27062米,完成15座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动态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夯实立体化防御体系。

科技赋能构建精准预警网络。依托高山监控、路口监控与慧眼卫星,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森林火情“零时差”预警。防山洪监测预警平台、52处地震预警终端与920个应急播报点协同运作,整合24万余条风险普查数据与2万余路视频资源,确保预警信息精准传递。

网格治理打通“最后一米”。依托“三建联动”机制,将防灾职责嵌入807个网格,855名网格员承担宣传、排查、预警职能。2024年7月,王哥庄街道网格员巡逻时及时救援积水被困车辆,正是网格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

精准发力 锻造应急救援“尖刀队”

崂山区构建“1+3+4”综合应急救援体系,以区级指挥平台为核心,推进队伍、装备、设施三大提升,夯实四项保障。

“15分钟应急救援圈”全面落地。建成各级应急救援站76个、三级微型消防站154个,1000余名救援人员覆盖多领域。沿海设置40个蓝色救生器材柜,构建“黄金4分钟”溺水救援防线,初期响应能力显著增强。

预案体系迈向数字化实战化。修订区级预案47个,发布数字预案17个,实现GIS可视化管理。区、街、社区三级绘制风险分布图与转移路线图,常态化演练获多级媒体报道。

社会力量注入智慧动能。“山海安澜”等联盟整合资源,与3家科研机构、8家企业等合作,在风险普查等领域形成有力支撑。

协同联动 夯实保障支撑“硬底盘”

以科技、物资、基建为支点,崂山区构建防救联动全链条支撑体系。

智慧应急实现“一网统管”。投入2200余万元建成管理平台,汇聚10余个部门13类业务数据,整合数据超9400万条,打造防汛、危化品监管等专题应用,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物资储备立体覆盖。构建“1+1+5+1”保障体系,建成区级综合库与5处专业库,街道、社区设储备点,仓储面积2700余平方米,储备物资49.5万余件,确保应急时调得出、供得上。

民生保障持续夯实。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83处实现社区全覆盖,其中9万平方米国标Ⅰ类场所可容纳2.2万人,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人均避难面积目标。打造“1+1+4+N”科普体系,建成体验馆、主题公园等设施,累计培训“第一响应人”超1万名。

从试点探索到示范引领,崂山区以系统思维构建综合减灾体系,用扎实举措守护群众安全。此次荣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既是肯定更是新起点,崂山区将持续深化创建成效,为全国县域综合减灾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崂山样板”。(记者 解宁)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03 08:50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解宁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