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20日讯 为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提升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各派驻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聚焦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闭环管理,全面启动冬季建筑垃圾运输及施工扬尘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强化源头管控、压实企业责任、深化执法联动,全方位筑牢建筑施工扬尘治理防线。
全域摸排分级管 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实地勘验、影像留存等方式,动态更新工地信息库,建立“一工地一档案”的精准管理数据库,为差异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推行“三色管理”机制,将辖区工地划分为A(重点)、B(常态)、C(跟踪)三类,分别对应“浅红、浅黄、浅绿”标识,实施差别化监管。对易扬尘环节及投诉高发工地实施A类管理,每两周至少检查1次;对普通施工阶段工地实行B类管理,每月巡查1次;对未开工、停工工地纳入C类动态跟踪通过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实现监管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立体防控体系。
严审车辆促整改 提升整治综合效能
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对照车辆审验标准,结合辖区运输车辆运行规律,将“外观标识规范、密闭装置完好、卫星终端畅通”三大关键环节作为整治重点,采用“线上数据筛查+线下实地核验”双线联动模式,提前梳理160余辆核准车辆信息,建立“一车一档”台账,实现问题车辆“零遗漏”。同时,坚持“逐车审验、问题必改”原则,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整改,针对标识不清、密闭不严、终端失联等问题分别责令限期整改、停运维修或更换合格设备。同步建立“日调度、周总结”机制,配合市级监督检查,并在日常执法中加强对运输企业的政策宣讲,推动企业由“被动整改”向“主动合规”转变,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整治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全部核准车辆排查,累计检查119台次,发现并整改问题车辆40余台,整改完成率100%。
强化日常巡查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市容环境执法中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性加大辖区内在建工地的日常巡查频次。执法人员重点围绕现场围挡设置、裸土覆盖、洒水降尘、出入口冲洗设备运行及渣土车密闭运输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切实履行扬尘防控主体责任。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置一起车辆密闭不到位导致的少量撒漏问题,当场责令相关单位整改,并要求其强化出场车辆检查机制,从源头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切实将扬尘防控责任落到实处。
深化执法联动 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中韩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在科苑经三路上桥口、株洲路、辽阳东路等8处关键路段设置检查点,并对存在扬尘隐患的工地进行联合突击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9辆、施工工地3处,现场查处违规运输行为2起,依法查处违规车辆2辆,对发现的扬尘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到位。
北宅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深入工地一线,逐一核查围挡设置是否规范、喷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出入口冲洗设备是否达标、裸土是否覆盖等问题,执法人员与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宣讲扬尘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倡导“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理念,并对巡查中发现的部分裸土覆盖不全问题,责令当事人立即现场整改,有效提升扬尘治理精细化水平。确保扬尘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步,崂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深化扬尘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智慧化执法手段,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推进扬尘治理各项工作,不断巩固整治成效,全力遏制扬尘污染反弹,切实提升辖区环境质量,为广大市民营造清新整洁、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崂山贡献执法力量。(记者 解宁)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