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港口青岛港年内第2次打破粮食码头行业接卸纪录

原标题:21小时接卸68250吨小麦

眼下正值初冬,冷风萧瑟,但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北三粮食码头却是一片欢腾。11月26日12时,随着全自动化粮食卸船机顺利出舱,满载68250吨小麦的粮食船仅用21小时便完成全部接卸,刷新粮食码头行业接卸新纪录。这是青岛港今年第二次打破该纪录,充分彰显了粮食接卸领域的专业水准与行业标杆实力,为保障今冬明春粮食供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再添硬核支撑。

作为沿黄流域最大的粮食接卸基地、北方重要粮食转运枢纽,青岛港始终深刻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全国粮食产业链布局,凭借专业化粮食泊位、超大型智能筒仓群、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体系等,构建起粮食货种全链条、全方位保障,不仅稳定了国内粮油及饲料市场供应,更成为辐射带动山东、河南等腹地经济协同升级的重要引擎。

此次纪录刷新背后,是“中国智造”与精准管理的双重赋能。青岛港创新推行单船生产全线负责人机制,充分释放全自动带斗门机、卸船机等设备潜能,通过数智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等,实现“岸边设备、市提装车、装箱作业、粮食流程运输、清仓作业”五大类设备自动化运行。同时,依托“智隼”安全管控系统,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实时把控作业各环节安全状态,以智能优化与精准决策保障全流程高效畅通。

面对重点粮食接卸任务,董家口港海关、海事、边防等部门靠前服务,开辟粮食通关“绿色通道”;引航站精准研判大风气象条件、高效调度引航;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全力统筹,各方共同发力,为纪录刷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业过程中,青岛港董家口分公司第一时间提前摸排船期动态,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船舶按时精准靠泊,同时组织专人开展清罐作业,提前清出8座筒仓,为小麦卸船预留充足空间。与此同时,预先做好设备巡查,每个舱制定阶段化作业方案,保障作业安全稳步推进。

作为国家粮食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山东港口青岛港此次再破纪录,不仅展现了“大码头、大堆场、高效率、优服务”的综合优势,更印证了我国粮食集疏运体系的强劲韧性。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念礼)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27 07:58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