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济宁:源远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今年正值孔子诞辰2576周年,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将于9月27日至28日在山东济宁曲阜举办。
历史上的济宁,文化绮丽灿烂,从古老的孔庙、孔府、孔林,到众多的汉碑、汉画像石,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今天的济宁,通过发挥国际孔子文化节载体优势、加大挖掘阐释力度,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魅力在这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
展现传统与现代
秋意渐浓,华灯初上,山野间微风轻拂,位于济宁曲阜尼山脚下的鲁源村显得宁静安逸。各色灯彩缀满巷陌,漫步村中,恍入童话幻境。
“趁着周末带孩子来鲁源村的文化体验场馆长知识,没想到赶上了非遗打铁花表演,漫天火树银花点亮夜空,真是不虚此行!”游客苏泽慧说。
通过数字化赋能、智慧化应用、沉浸式体验,济宁持续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推出明故城、尼山夜游等十大新场景,建成运营鲁源村等一批重大项目,将文化“两创”和研学游紧密结合,持续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近日,根据动画电影IP《长安三万里》改编的同名虚拟现实电影在济宁博物馆上映,当诗仙李白“遇见”故地济宁,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共振就此开启。观众可随行于李白、高适等名人身侧,漫步朱雀大街,拜谒岐王府邸,在黄河边卧听李白醉吟《将进酒》,乘仙鹤飞入瑰丽天宫,亲历气象万千的大唐盛景。
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济宁任城区将博物馆、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太白楼、浣笔泉、运河记忆等景区景点有机串联、同频互动,使之成为济宁文旅场景的新地标。
影响当下与未来
清晨的微山湖波光粼粼,一艘红色宣讲船划破水面。宣讲员手持大喇叭站立船头,嘹亮的声音伴着水声飘向岸边的“连家船”。
“现在政策都送到家门口了,在船上就能知道大事小情。”济宁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村民杨仁海坐在自家渔船上,放下手中的渔网,听着宣讲员解读乡村振兴政策。
针对湖区群众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的现实情况,微山县专门打造独具特色的“湖上宣讲”,红色流动宣讲船轮流穿梭在高楼乡渭河村等水域,宣讲员们登船头、聚码头,把“固定讲台”变成“流动课堂”。
在微山县南阳古镇,当地挑选熟悉本地红色历史的老党员、老民兵组成宣讲队,乘坐改装后的渔船,沿着当年抗日救国的水路航行,在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赓续红色血脉。
从湖上宣讲船到街角公园点,从红色故事到民生解读,济宁不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力和文化凝聚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群众心田。
今年教师节前夕,济宁近千所中小学校同步开展“行拜师礼承古韵,怀敬师心续新风”敬师礼活动。学生们正衣冠、敬亲师、拜先贤,向老师敬献贺卡,传递敬意;老师们则执笔回礼,尊师重教氛围浓厚。
“平时说不出口的感谢,写在卡上,感觉特别踏实。”在济宁孔子学校,五年级的张熠桐向老师进行了鞠躬感谢。
近年来,济宁积极推进孔子文化进课堂,构建“以礼促教”模式,打造“儒雅育人”“德行少年”“养教有方”全环境立德树人系列品牌,促进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连接中国与世界
进入位于曲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研学营地,孩子们瞬间就会被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的课程活动和非遗体验所吸引。除了国内的研学团队,这一营地还成为海外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营地内,每一个路灯的底座上都用六种语言讲述《论语》的经典语句,处处彰显着“国际范儿”。
今年暑期,山东出版集团首届海外华裔青少年儒家经典文化夏令营在这里开营。“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本次夏令营,近距离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营地课程老师孔敏敏说。
此外,济宁依托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研究机构,与16所高校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已累计招收培养2553名研究生。同时,面向海内外选聘23名儒学研究高端人才,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持续提升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前不久,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师们走进曲阜孔庙,雄伟壮丽的万仞宫墙、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镌刻精湛的石碑都让他们赞叹不已。摄影师拍的一张张照片,展现了济宁历史底蕴与当代华章的交相辉映。
连续举办41届国际孔子文化节、11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国际友城建成“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5家,常态化开展“视听济宁”“文化济宁”“走读济宁”系列外宣项目1300余个……多年来,济宁通过高频次的人文交流活动,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搭建起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桥梁。
(本报记者 宋喜群 冯帆)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