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探寻新生现实路径 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第三十一讲开讲

讲座现场。 (来源:信网)

信网11月13日讯 11月12日,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国学进狱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第三十一讲在青岛监狱举办。青岛中华文化学院讲师团成员包洪鹏走进青岛监狱,为服刑人员带来了一场以“解构宋江浮沉人生,探寻新生现实路径”为主题的国学讲座。

讲座中,包老师以宋江这一经典人物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其复杂的人生轨迹。他指出,宋江并非天生的英雄或恶魔,而是一个在情义与法理、冲动与理性之间不断挣扎的普通人,其人生经历涵盖了自我救赎的诸多关键环节,如同一面镜子,能让服刑人员从中照见自身困境与希望。

在讲解宋江“迷失之始”时,包老师回顾了宋江因私放晁盖违背法律底线的事件,阐释情义与法理冲突下错位选择带来的后果,引导服刑人员认识到自我救赎首先要深刻复盘自身错误,明白情义与冲动不能成为逾越法律的理由。对于“逃避与面对”,他讲述了宋江杀人后先逃亡再在父亲劝诫下投案自首的经历,强调自首是走向救赎的勇敢一步,逃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服刑与磨砺”部分,他提到宋江在江州牢城服刑期间遵守规矩、积极改造,说明服刑期是沉淀自我、敬畏规则的关键阶段,鼓励服刑人员通过积极改造为新生积攒力量。

此外,包老师还讲解了宋江“反复与代价”“觉醒与担当”“救赎与实现”等人生阶段,指出旧有思维的危害,强调真正的救赎需要长远目光、勇气以及实际行动。他表示,宋江接受招安后通过率军征战证明自身价值,这启示服刑人员,只有通过劳动、学习、技能提升等合法且有价值的行动,才能洗刷过去,赢得社会认可。

最后,包老师将宋江的救赎之路总结为“迷失、失控、面对、沉淀、反复、觉醒、实现”七步,希望服刑人员能借鉴这一路径,绘制属于自己的新生路线图,积极改造,走向新生。

“国学进狱园”是青岛中华文化学院面向监狱服刑人员打造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教育改造。该项目通过“每周一课”常态化机制,推出《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系列课程,累计开展讲座30余场,覆盖学员近10万人次。课程注重实践转化,引导学员从经典中汲取修身养德力量,有效促进遵规守纪率提升与心理健康改善,助力价值观与行为习惯重塑,为回归社会奠定基础。青岛中华文化学院将持续深耕“以文化人”模式,用经典智慧点亮迷途者新生之路。(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转载请联系信网获取授权(邮箱:news@qdxin.cn),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13 10:5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于晓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