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网报道了《绝版“尖叫”炒至“天价” 无资质也能在闲鱼上架二手饮料》。这个被戏称为“酸烟灰水”“腐烂草根味”的饮料,曾高居“五大难喝饮料”榜首。据了解,这款红色“尖叫”已经停产,如今网上销售的多打着“绝版”“珍藏”噱头,成了二手市场的香饽饽。更离谱的是,有卖家挂出8900元一箱(15瓶)的惊悚价格,还大言不惭标注“升值空间大”,有网友跟帖吐槽:“真有这样的大冤种吗”“真有人疯癫了”……
“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7天“红色尖叫”搜索量暴涨320%,二手交易中68%的商品距保质期不足15天。在2024年9月,农夫山泉曾限时复刻1万箱红色“尖叫”(单瓶5元),上线3天即售罄。
回归饮料本身来说,这批“尖叫”20周年推出的限时复刻版——农夫山泉“红色尖叫”(植物型人参味),属于功能饮料类目,保质期为12个月,即将到达保质期限。有专家提醒,炒作过期饮品存在健康风险。毕竟这些饮料都快过期了,功能性成分或已降解,人参提取物更可能变质产生有害物质,饮用后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消费者不论是为哪一种心理买单,也应该理性对待。无意义的跟风炒作、头脑发热的去抢购,最后只能自己受伤扛下所有。所谓的高价,只不过是流量裹挟的泡沫,不如及时抽身,让情绪溢价停在合理区间。
有00后消费者坦言:“花88元买的不是饮料,是朋友圈的话题标签。”停产、情怀、猎奇、爆火……正是这些非理性的特征,炒作停不下来,消费者似乎也被“做局”了。实际上,类似的炒作并不罕见。此前有媒体爆出,在某App上,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页面显示仅42码有货,且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高达31倍。近年来,“谷子经济”大热,带动热门IP周边销售快速上涨,一块《排球少年》里的限定徽章在二手平台上被炒至7.2万元。今年,LABUBU成为新的顶流,在二级市场,先是一件薄荷色的初代LABUBU雕塑卖出108万元的的天价,再是原价99元的搪胶毛绒玩偶,隐藏款“本我”一度涨到4000多元,身价翻了40倍不止……
从炒鞋到炒盲盒,从谷子到联名,还有绝版的“尖叫”,所有脱离使用价值的炒作最终都会回归理性。炒作终归是炒作,当稀缺性不再,溢价空间自然崩塌。这种投机心理推高价格的同时,也让市场变得脆弱,一旦热度消退,缺乏真实消费支撑的价格必然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尖叫”炒作的背后,二手平台成为“装睡叫不醒”的中转地。食品具有特殊性,保质期有限,运输过程中易受外界影响变质,难以确保食品储存条件和来源的合法性。闲鱼平台明确规定销售食品需提供相关经营资质,否则不允许上架,但在平台上仍存在大量无资质售卖二手饮料的情况。二手平台监管的缺位,成为了这场闹剧背后的“推手”。商家想搭顺风车,若平台监管不到位终究会“翻车”。有关部门还需及时出手,增强对二手交易的管控,加大惩戒力度,完善追责机制,倒逼平台承担责任,才能尽可能避免产生金融泡沫、消费者维权无门等风险。
“升值的想象空间大,想象的升值空间大。”红色尖叫的天价炒作,折射出消费市场的非理性狂欢。目前,农夫山泉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二手平台上价格被炒高的情况,他们会反馈给相关部门核实。至于“红色尖叫”是否会重新销售,工作人员表示需以实际销售情况为准。总之,消费者愿意购买溢价产品以及猎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还是要仔细掂量,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韭菜”会不会是自己。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