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信号新闻10月17日讯 人在国外旅游,账户遭风控冻结。国庆节期间,王女士在国外旅游转账时发现自己的工商银行账户被冻结,等她回国到工商银行办理解冻,又被要求提供私人聊天记录。王女士质疑,聊天记录含有个人隐私,银行凭什么索要这些信息?工商银行则回应,私人聊天记录可能作为资金真实性的辅助证明材料之一,属于合理要求范围,会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律师则指工商银行此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朋友给自己转账两万多 账户悄无声息被冻结
9月24日,王女士收到了两位朋友给自己的转账,钱是转到王女士工商银行的储蓄卡中,总计大约22000元。之后,王女士并没有收到银行有关风险提示类的信息,也再没留意银行账户的情况。
“10月1日这天我正在国外旅游,想着快到信用卡还款日期,就打算先把信用卡账单还了。结果在使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时,账户显示‘异常交易’,不能进行任何转账或者支付操作。”这个情况吓了王女士一跳,可当时的她没办法立即回国,再加上假期期间银行的部分业务也无法办理,就只能这么干等着。
10月13日,王女士回国后,带着身份证和银行卡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办理解冻,但过程并不顺利。王女士说:“工作人员称光有身份证和银行卡还不够,还得有我跟朋友的聊天记录,证明这两笔钱是正常、合法的个人资金往来。”
这个要求让王女士感觉很不好:“聊天记录里有我和朋友的日常生活内容,还涉及我们的社交关系,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不宜暴露给陌生人。”她感觉工商银行的这些要求有些过界。
工行回应称风控由系统检测 解冻材料因“控”而异
针对用户反映的时间节点、海外处境及解冻要求等问题,信号新闻就相关情况向工商银行进行了咨询。客服回应称,工行账户风控主要由系统自动检测,具体的检测逻辑和判定细节暂无法对外披露,账户冻结的时间差可能与系统批量检测周期相关。
关于账户被判定为“异常交易”的常见原因,客服列举了“账户长时间未动户后突然有大额入账”“资金快进快出”“交易对手方账户存在风险”等情况。
对于工行网点要求提供私人聊天记录的做法,客服表示,解冻材料需根据账户的具体“受控类型”确定,“私人聊天记录可能作为资金真实性的辅助证明材料之一,属于合理要求范围,银行会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会泄露。”此外,客服强调,正常资金来源和用途的交易一般不会触发风控。
律师解读:隐私收集需守“必要原则”
对此,北京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的史士辉律师指出,储蓄合同关系是权利义务基础,银行内部规定不得优先于用户权益。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银行收集用户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银行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具有合法性,但材料范围应与核验目的直接相关,应优先选择转账备注、交易凭证、双方关系说明等非隐私材料。若银行以解冻为由强制要求提供完整私人聊天记录,超出了“必要范围”,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用户可明确拒绝该要求,并要求银行提供其他替代核验方案;若银行因此拒绝解冻,用户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解宁)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