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信号新闻11月9日讯 在社交平台以“专业律师”的身份招揽客户,联系客户签约交钱后再把案件转交给其他律师……近日,大连市民赵女士就与这样的“网推所”(全称“网络推广律师事务所”)产生了纠纷,先是委托的案子推进不力,后来又是退费推延。信号新闻(0532-80889431)了解到,针对“网推所”出现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已经开出了罚单。
“成功案例”吸引签约 签约后发现接待者无律师资质
赵女士认为母亲此前在大连某肿瘤医院接受日常诊疗时,医生开药错误导致病情发展加速,便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她想找个专业且靠谱的律师,就在网上发帖咨询,很快就有辽宁霄云(大连)律师事务所(下简称:大连霄云律所)的工作人员发来私信,邀请赵女士去律所面谈。
接待赵女士的是一位宋姓工作人员,“她说自己擅长处理医疗纠纷案件,还代理过一起儿童死亡的医疗官司,已经为家属争取到赔偿。”赵女士回忆起第一次面谈的情景,生动的案情描述打消了她的顾虑。4月15日,赵女士正式与大连霄云律所签订代理合同,并将3万元代理费转入律所账户。
合同签订后,宋女士先将赵女士拉进一个微信群,称这是专案组群。群里有七八位成员,账号都是大连霄云律所的企业微信号,但这些工作人员自始至终没在群里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在群里和宋女士对接案子情况,加上律所其他工作人员都喊她‘宋律师’,我便以为宋女士就是负责我案件的代理律师。”赵女士说。
没过多久,宋女士又把一位袁姓律师拉进群,并告知赵女士“后续案件由袁律师负责”。“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袁律师才是实际代理我案件的人,而那位从一开始就和我对接的宋女士,根本不是律师,连法律职业资格证都没有。”赵女士说。
约定退款却迟迟不到账 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一段时间后,案件迎来开庭,最终因无法提供关键鉴定报告,案件难以推进,赵女士无奈选择撤诉。“官司没打成,我要求律所退款,他们当时同意了。”10月9日,赵女士与辽宁霄云律所签订退款协议,协议约定15个工作日内退还3万元代理费。可到了约定日期,退款却迟迟未到,“我去霄云大连律所现场看,已经人去楼空了。”
无奈之下,赵女士只好联系负责退款事宜的辽宁霄云律所沈阳总所的工作人员李先生,对方每次都以“正在跟领导沟通”、“目前资金紧张”等为由推脱,退款事宜始终没有进展。
据了解,辽宁霄云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为普通合伙,设立资产30万元,成立于2015年7月3日,在沈阳设立总所,大连、长春设立分所。信号新闻联系到辽宁霄云律师事务所沈阳总所,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赵女士的退款问题已由沈阳总所接手负责。“退款协议确实是在总所对接下签订的,现在因为资金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退款延迟,但具体卡在哪个环节,我也不清楚。”李先生表示,后续总所会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但对于何时能完成退款,未给出明确答复。
目前,赵女士已向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司法局发起投诉。司法局工作人员称,目前已受理赵女士提交的投诉,正针对大连霄云律所的相关情况展开调查。据工作人员透露,该所此前正办理注销手续,但因存在纠纷投诉,司法局已依法阻止其完成注销流程。司法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会积极向大连霄云律所转达赵女士的退款诉求,并尝试通过行政监管途径向律所施加压力,推动退款事宜。对于赵女士反映的虚假宣传、律所聘用非资质人员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司法局表示将进一步核查,若查实存在违规情况,会按程序上报并依法进行处置。
“网推所”乱象需警惕 签约前需做好核查
按照赵女士的说法,大连霄云律所是从网上进行“自我推荐”的。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寻求法律咨询的重要方式,打开社交平台,也能看到不少律所、律师的以普及法律知识或者提供法律帮助为由,进行线上推广,而这样的推广下方大多跟着“请私信”的提示。
初次接待赵女士的工作人员宋女士告诉信号新闻,大连霄云律所是一家“网推所”,即律所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取了赵女士联系方式后约其到所咨询。宋女士称自己已从大连霄云律所离职,并坦言在职期间也并非执业律师,而是律所前端的一名律师助理。
“律所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律师,律师日常需外出办案、出庭,因此当事人到所后,会由专门的接待人员先对接,倾听诉求并进行初步沟通,后续再由律所安排专业律师负责案件办理。”宋女士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已对多家“网推所”作出了行业处分或者行政处罚。信号新闻在社交平台上以“网推所”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不少人反映支付“代理费”后,服务便迅速停滞,负责接洽的人员也销声匿迹,让求助者在付出时间和金钱后,维权之路陷入困境。
北京市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的史士辉律师介绍,所谓“网推所”,是业内对以网络推广为核心获客手段、重营销的律师事务所或相关机构的俗称。当前不少网推所存在诸多问题,严重损害当事人权益。史律师建议,本地案件最好选择经当地司法局正常备案的本地律所,一旦后续出现问题,当事人既能找到明确负责方,主管机关也能更高效地督促问题解决。若确需与“网推所”对接,建议先查询当地省份的律师费收费标准,再与律所给出的报价进行对比,不少人误以为网络渠道的律所收费更低,实际最终总花费往往高于预期。(郭慧敏)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