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信号新闻11月21日讯 广西一名怀孕6个月的女教师李老师,因替朋友借网贷陷入还款困境,随后多次被人以虚构事实的方式向12345热线和教育主管部门举报,还在声称“要爆学校黑幕”一类的虚假信息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李老师在这样的催收压力下住进了医院,并被诊断为先兆流产。信号新闻(0532-80889431)联系了与这笔债务相关的“时光分期”和湖北久玖投资有限公司,后者拒绝透露具体催收机构。11月6日,当地警方以诽谤立案并开展调查。
朋友失联 孕期陷还款难题
李老师是广西河池市一所小学的老师,目前已怀孕6个多月。据她介绍,2023年,自己应朋友请求,在时光分期平台先后为其借款5笔,总计约5万元。后来该朋友失联,这笔欠款只能由她来偿还,目前仍有约2.4万元本金尚未结清,处于逾期状态。今年11月4日,李老师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开口就让其抓紧时间还钱。李老师表达了愿意协商的意愿后不久,她再次接到另一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时光分期”债务处理人员。李老师被告知,她在“时光分期”的相关借款已完成债权转让,现在的债权人是湖北久玖投资有限公司,她必须一次性将欠款转入该公司的对公账户。
李老师告诉信号新闻,自己从去年开始筹备试管婴儿,整个过程花了差不多10万元,加上每月固定支出的贷款和分期,不仅积蓄花光了,还向亲戚借了不少钱。今年她丈夫失业了,家庭财政实在难以维持,这才导致还款逾期。她也向打来催收电话的人说明了这一情况,想和对方协商一个合理的还贷方案。
向12345虚假举报 找欠贷人领导催还钱
在李老师表明暂时无法一次性结清欠款后,连续3天,她所在的学校接到多个号码打来的电话,投诉她有不良行为。其中一个属地为宁夏的电话几次致电李老师所在学校的负责人,声称“我家孩子被李XX(欠贷人)歧视了,她自己心里清楚”,却始终拒绝透露孩子姓名。多番沟通后,又改口直言“她欠了几万块钱,我们是委外催账的,让她赶紧联系我们还钱。”
此外,还有人向当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教育局举报李老师“辱骂学生”,但学校调查后证实,李老师并不负责投诉中提及的班级的教学工作,投诉中提到的学生也不认识李老师。“我至今不清楚催收人员是如何获取学校领导和学生信息的。”李老师说。
同一时间段,也有人假冒李老师的名义,在其同事的社交平台下发布不良评论,声称“要爆料学校黑幕”,并留下了李老师的姓名和电话。“这应该都是催收人员搞的。”李老师说。
尽管投诉和举报均被证伪,但校外人员频繁的骚扰不仅扰乱了学校的秩序,更让李老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先后找她谈话,她也为此提交了多份书面说明和检讨。这也让李老师倍感压力:“我当时觉得自己的教师生涯要完了,根本看不到希望,有时候真想一死了之。”
重压之下,怀孕6个月的李老师身体也出了状况,曾被深夜紧急送医。在其提供的一张盖有医院印章的疾病证明书中,信号新闻看到了“先兆流产”的诊断。李老师说,医生叮嘱她需静养休息,避免任何情绪波动。“但那些天我根本吃不下、睡不着,催收电话不分白天黑夜地打过来,上课时间我没法接,就算我表示下课回电沟通,对方也只给半小时还款期限,完全不顾及我是孕妇……”李老师说。
警方以诽谤案立案 催收主体系第三方委外机构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李老师整理好催收录音、骚扰电话记录、网络造谣截图等相关证据,向河池市公安局六圩派出所报案。11月6日,警方正式出具立案告知书,以诽谤案立案调查。信号新闻就此事致电六圩派出所,工作人员确认确有此案件,因目前正处于调查阶段,涉及当事人隐私,暂不便透露细节。
信号新闻就此事致电“时光分期”官方客服。对方核实后回应,李老师在时光分期的借款订单长时间逾期,目前已进行债权转让,受让方是湖北久玖投资有限公司,相关问题需与后者直接对接。
信号新闻随后与湖北久玖投资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不直接开展催收业务,相关工作均委托外部机构进行。对于李老师遇到的超常规催收方式,接线人员表示,李老师报警反映的情况该公司已经知晓,若存在违法行为应由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强调若委托机构涉嫌违规,公司会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委托材料配合调查。工作人员始终未透露催收委托机构的具体信息。
投诉量破三万 暴力催收成高频问题
信号新闻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时光分期”后发现,与之相关的投诉超过三万条,投诉内容涵盖借款利率不透明、暴力催收、协商还款渠道不畅等多个方面。包括“爆通讯录”,向借款人的亲友、同事大量致电散播欠款信息,高频次、不分时段电话轰炸等。也有人反映,催收人员直接致电借款人所在公司或单位,给借款人造成极大的困扰与精神压力。
北京市隆安(青岛)律师事务所的史士辉律师表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催促还款也是正当的行为,但是催收行为要合法,避免激化矛盾。该事件中催收人员的行为已超出普通民事侵权范畴。其捏造“歧视学生”的虚假事实,通过12345政务热线、教育局等渠道恶意投诉,是占用政务服务、教育监管等公共资源的行为。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需投入人力物力核实情况,此类虚假投诉直接干扰了行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催收人员冒充学生家长骚扰学校、网络造谣的行为,已符合立案要件。综合来看,相关行为既侵犯了李老师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也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规定,若情节严重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事追责。(郭慧敏)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