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0月1日讯 金秋送爽,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宾朋云集。近日,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以下简称“双交会”)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隆重举行。作为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市农科院”)精心组织、盛装参展,不仅全面展示了其在作物育种领域的丰硕成果,更通过承办高规格学术会议和重大成果转化签约,彰显了其深厚的科研实力与强大的产业支撑能力,为大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青岛色彩”。
荟萃精品,彰显育种实力与创新活力
本届双交会上,青岛市农科院围绕“绿色、高效、特色”主题,集中展示了11大类共2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涵盖作物、果树、蔬菜、水果等多个领域,包括砧木、小麦、大白菜、黄瓜、辣椒、食用豆、南瓜、西瓜、苹果等众多品种,充分体现了作为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的全面布局与特色优势。
‘青砧’系列——铸就苹果产业的“中国根”
展位现场,‘青砧’系列苹果砧木无疑是焦点之一。历经近30年潜心研究,以我国特有野生资源平邑甜茶、小金海棠为核心亲本选育而成的‘青砧’系列,以其无融合生殖特性、强固地性、良好矮化效应等优势,被誉为“苹果矮化栽培的中国根”,获得了束怀瑞院士的高度评价。2024年,6000株‘青砧’种苗远赴乌兹别克斯坦,应用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标志着这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砧木正式走向国际舞台,服务“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配套展示的“H1358”青砧早果丰产技术,通过精准调控实现栽植次年亩产千斤、第五年稳定超8000斤的高效目标,吸引了众多果树专家和种植户驻足咨询。
特色小麦——引领功能农业新趋势
小麦育种是青岛市农科院的传统优势领域。从上世纪搜集国内外资源选育‘青农1号’,到“十二五”以来依托基因组学研究,解析骨干亲本‘鲁麦14’的遗传奥秘,该院在小麦种质创新上持续突破。此次重点展示的‘青研126’及‘青研紫麦1号’‘青研紫麦2号’‘青研蓝麦1号’等彩色功能小麦新品种,‘青研蓝麦1号’具有“营养+加工双优”特点,富含微量元素、筋度强,契合消费端“营养强化”需求;‘青研紫麦2号’抗寒抗病、矮杆抗倒且丰产性好,实现“优质不减产”。既迎合了大众对健康营养食品的多元化需求,又为功能农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种源支撑。此外,上世纪九十年代被青岛市政府指定为主栽品种、至今仍大面积栽培的大白菜‘87-114’及其衍生系列,解决了半岛地区设施栽培专用品种需求的黄瓜‘翠绿’‘翠龙’,以及辣椒、食用豆、南瓜、西瓜、桃砧木、马铃薯等成果,共同构成了青岛市农科院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创新矩阵,展现了其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签约转化 激发成果落地新动能
双交会期间,一场重要的签约仪式备受关注。9月28日,青岛市农科院与青岛极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青研蓝麦1号’和‘青研紫麦2号’两个小麦新品种签署了独占实施许可合同,合同总金额达50万元。实现彩色小麦首次本地院企转化。此次合作经由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公开挂牌、网络竞价完成,是青岛市农科院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价值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根据合同,青岛极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这两个特色小麦品种在中国境内的独占生产经营权。这不仅将为市场带来更多营养健康的特色小麦产品,也预示着院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双方约定将以此次许可为契机,在项目申报、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特色功能小麦的产业化开发与市场拓展。此次成功转化,是青岛市农科院积极践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释放创新活力的具体体现,也为其他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承办盛会 共谋蔬菜产业新发展
作为双交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黄淮海片区试验站主办、青岛市农科院承办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交流会”于9月27日同期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全国多家科研院校的60余位知名专家。
活动分为现场观摩和室内交流两部分。与会专家首先前往青岛种博园地展基地,观摩了包括104个体系专家选送品种在内的552个蔬菜新品种展示,青岛市农科院专家现场介绍了青岛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及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成效。随后,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会议中心,专家们围绕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番茄、甘蓝、黄瓜、大白菜等作物育种进展、山东省蔬菜产业需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此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不仅展示了青岛市农科院在大宗蔬菜育种领域的扎实工作与贡献,也提升了青岛在全国蔬菜产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黄淮海区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
厚积薄发 科技支撑青岛农业现代化
青岛市农科院作为青岛市唯一的综合性公益一类农业科研机构,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农业发展。下设蔬菜、果茶、作物等7个专业研究所,科研工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上世纪率先应用“自交不亲和”理论育成国内第一个大白菜一代杂种,到如今在苹果砧木、特色小麦、设施蔬菜、功能性作物等前沿领域持续产出重大成果;从服务本地菜篮子、米袋子,到成果辐射全国乃至走出国门,青岛市农科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产业紧密相连。
多年来,该院培育的大量优良品种和集成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无论是奠定青岛白菜产业龙头地位的“青杂”系列,还是助力半岛设施农业的黄瓜品种,或是如今引领健康消费趋势的彩色小麦,都深刻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第二十二届双交会上的精彩亮相,是青岛市农科院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活力的集中展示。从琳琅满目的参展品种,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转让签约,再到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承办,无不印证着这家老牌科研院所的蓬勃生机与时代担当。面向未来,青岛市农科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协作、开放、共享的理念,深耕农业科技前沿,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青岛智慧”和“农科力量”。(记者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