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擦亮眼睛看清被盗刷“陷阱”
1
持卡人在ATM机操作时,要留意插卡口和操作面板上有无“增高”、“凹陷”或“变粗糙”等异常情况。不法分子如果在插卡口处做手脚,其操作面板定会“变形”。同时,假的ATM面板一般在颜色上不能做到和真的完全一致,而且拼接处有缝隙。
2
在POS机上刷卡付款时,不要让卡片脱离自己的视线,避免“人卡分离”。在输密码时,不管周围有没有人,持卡人最好都用手挡住,防止密码被不法分子或非法设备窃取。对于已向不明人员或网站提供账号和密码的,要立即登录网上银行修改密码,或到柜面进行密码重置。
3
不要随意点击发送到手机上的不明链接,不打开来路不明的图片,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以上方式向用户手机推送木马病毒,而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
4
在扫描二维码之前,用户也应提高警惕,先核实二维码来源,要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5
用户需要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以降低安全风险。
【提醒】
用户防盗刷最好换IC卡
银行卡被盗刷,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使用了磁条卡,这与磁条卡本身的漏洞不无关系。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卡磁条有三轨信息,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写到空白卡上,很容易就能复制一张信息完全相同的卡。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将复制装置安装在ATM或POS机上,趁机获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
“要想彻底防止盗刷,现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将磁条卡换成金融IC卡,也就是芯片卡。”岛城一家国有银行银行卡部负责人提醒说,与普通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最大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在金融IC卡中,芯片自身信息不可复制并且能用自带的唯一性的密钥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并采用卡片和发卡银行系统互相认证的方式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可谓重重保险。也正由于芯片交易这个特性,使得磁条卡时有发生的被盗刷等情形很难在IC卡上重现。
其实,早在2011年,央行就启动了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以逐步实现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过渡,旨在提高我国银行卡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损失。
记者从岛城各银行了解到,在由磁条卡向芯片卡过渡过程中,各银行还曾发行过磁条卡和金融IC卡的复合卡。不过,自去年9月1日起,根据央行规定,金融IC卡上的磁条功能已失效,而自今年1月1日起,磁条卡将不再发行。据悉,目前青岛各银行新增IC卡均占到银行新发卡总数的90%以上,各银行呼吁市民尽快将磁条卡换成金融IC卡,部分银行还可换卡不换号。
银行人士还提醒,储户应提高用卡安全意识,在银行卡密码设置方面也不要太过简单,尤其不要使用身份证号、生日、手机号、邮箱密码等作为支付密码。
那么,储户在遇到类似存款被盗刷的问题时,如何做才能避免损失呢?银行人士介绍说,市民最好是办理银行卡短信提醒业务,这样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卡内资金变动情况。假如银行卡在自己身上,卡里的钱却莫名失踪时,储户应在收到银行短信提醒后,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尽快挂失止损。其次,带上银行卡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证明你人和卡都在本地。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