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临近,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黄金时期。青岛本土烘焙品牌推出的豆橛子卤肉月饼,以“蔬菜入馅”的颠覆性创意引爆全网,成为了双节消费市场的一抹亮色,被网友直呼“山东人被豆橛子硬控证据再+1”。
豆角与卤肉的一对“跨界”组合,是青岛消费市场将地域特色与年轻化需求结合的创新逻辑——从月饼、啤酒到咖啡,从餐饮到文创,这座城市正以“跨界”为刃,撬动双节消费新动能。“豆橛子”月饼的走红,无疑是一场地域食材的味觉突围,通过“青稞饼皮+卤肉豆角”的搭配,将家常菜转化成独特的中秋仪式感,形成“接地气”与“脑洞大开”的双线竞争,而这种新颖的创新方式也与青岛啤酒的“在地化”策略不谋而合。
若将视角延伸至青岛啤酒,这一本土品牌同样深谙“跨界创新”之道。在双节假期到来的预热阶段,青岛啤酒聚焦不同年龄群体的饮酒特点,推出的产品组合装,可以与多场景适配。以其中的桂花风味白啤为例,该产品巧妙融合深秋时令的桂花香气,精准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对户外露营、登高赏月等新潮体验的追求,同时满足家庭聚会的需求,成功推动啤酒消费从夏季的畅饮模式向秋季的氛围消费转型。
虽然月饼、啤酒两款产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共同指向一个趋势,青岛品牌正通过“在地食材+年轻表达”打破传统边界。当传统商业品牌放下身段,用Z世代的语言讲述本土故事,其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播力便自然显现,正如网友调侃那样:“你以为豆橛子过季了?不,它只是换了个赛道。”
青岛的消费创新不止于口味。在假期来临之际,餐饮商家则借势团圆宴预订,推出“外卖团圆餐”“中秋海鲜礼盒”等融合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既能满足外地游客来青岛过中秋的节日仪式感,又能满足当下部分年轻人想在家吃团圆饭、但不想在家做的消费需求。而青岛咖啡业态的场景则不断焕新,通过跨行业、跨品类的“混搭”营业模式,将咖啡与“崂山茶”“青啤”“油炸糕”等青岛独有的美食特色相融合,吸引外地游客为“青岛记忆”买单。这种“食品+文旅”的模式,通过味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文化认同。
从“豆橛子月饼”到文创IP,青岛的消费市场以“跨界”创新,刺破同质化竞争。当月饼不再卷包装而是卷口味,当啤酒从饮品升级为文化载体,青岛用经验证明,将地域基因与时代需求相融合,是双节消费战中持续出圈的有效路径之一。下一站,青岛的创新故事或许会藏在更意想不到的角落——比如,用“鲅鱼馅”月饼征服网友?
信网评论员 王荣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