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家真实存在的宠物店“猫与猫寻”被高德地图下线,原因是“疑似存在虚假地点问题”。在店家发帖抱怨后,却有平台推广人员暗示“交钱就能解决”。(详见《数米宽的临街门头高德地图愣是看不见 地推称办个“旺铺宝”就好了》)宠物店的遭遇让人不禁想到这背后是官方因技术漏洞真不知情,还是为变相收取推广费用而铺设的前奏?
一家真实店铺要在地图上证明自己存在,竟如此艰难。店主按要求两次提交申诉材料,但均未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百度地图的全景功能查找,一眼就能看到店铺名字招牌赫然在立。竞争对手的街景揭穿了高德地图判定的荒谬,更加凸显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详尽材料的申诉无法通过机器审核,事情在社交平台发酵后,高德地图却能迅速反应,以“被恶意举报”为由即刻恢复。这种随意性,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目的是为了制造商家的焦虑,为后续的解决方案埋下伏笔。而推广人员毫不避讳地宣称,只要交了钱,即使被举报也不会下架,还能防止信息被篡改。这看似是高德地图旺铺推广运营好心的提醒,实则是利用制造问题到销售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在高德地图上“买”个存在感。既背叛了其“永不商业化”的承诺,也将短期营收建立在了损害平台公信力与商家基本权益的道路上,最终只会导致信任的崩塌。
高德地图的“旺铺宝”并非孤例,只是潜规则里的一个缩影。例如部分外卖平台的“竞价排名”同样也是打着优化服务的旗号,行变相收费之实。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社交平台宣称是基于内容质量和用户兴趣进行分发,但需要付费购买的帖子加热或推广服务,常常让创作者感到不公,优质内容不付费就可能限流不存在……无论是外卖的竞价排名,还是内容平台的信息流推广,都是平台利用其话语权,将本该是为公共产品提供基础服务,重新包装成需要付费购买的增值项目。这种“生意经”值得警惕,若其他平台也开始效仿,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伤害,无处可逃。
如今,物联网时代的“数字门牌”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户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便利快车。如果这些“数字门牌”可以轻易被平台下线,小商户们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又有限,压力之下,可能会导致新的生存危机,消费者也增加了信息甄别成本和时间成本。长此以往,市场将失去活力,消费者面对的则是由平台筛选过的、同质化的商业环境。
当这种商业环境形成时,不良的后果是双重的。对商家和创作者而言,新兴的、小众的、但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因为无法支付高昂的流量费用或不符合平台的“主流”标准,而被埋没在角落,失去被看见的机会。创新土壤由此板结,市场选择权形同虚设。对消费者而言,他们被困在“信息茧房”与“商业滤泡”中,误以为眼前的选择就是世界的全部。品味和需求在无形中被平台驯化,最终,“选择”沦为在平台设定的有限选项里打转,消费者的主权被悄然架空。
因此,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高德地图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商业底线。有关监管部门也应及时介入,对这种变相强制收费的行为进行调查和规范,为实体经济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不要让未来要入驻的商家,同样困在数字地图的迷雾里,为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而奔波。
当真实的店铺败给虚假的标签,高德地图消耗的不仅是涉事店主的信任,更是整个平台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堵上灰色操作的漏洞,建立公平公正、清晰且有温度的申诉机制和审核机制,是作为行业领导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地图导航的初心,不能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路上越走越远。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