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地铁2号线燕儿岛路站,站台上响起提醒列车即将到站的语音播报:"Dear passengers, your attention please...(亲爱的乘客,请注意)""It’s me!(这是我)"王瑞安一下子就识别到了自己的声音。对匆匆赶路的乘客来说,王瑞安是“未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存在——作为青岛地铁英文播报的配音员,来自美国的王瑞安陪伴了无数乘客的旅途。
外国人报站名 青岛地铁“洋气了”
七年前王瑞安刚来到青岛时,他的工作是一名英文老师。那时,他认识了另外一个在青岛从事配音工作的美国朋友,在一次聊天中他知道了青岛地铁正在寻找一个新声音,就将自己的录音小样寄了过去。大约一个月后,王瑞安收到了通知:"They decide to choose my voice.(他们决定用我的声音)"
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配音,但王瑞安似乎自带天赋。 “录音很快,通常我只在录音室待30分钟到1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可能用了一个半小时。”王瑞安说,录音时自己会先用正常的语速说一遍,然后再分别录制稍快和稍慢一点,每条录音会录制好几个版本,最后再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择。
“我的中文并不太好,所以有些地名的发音对我也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录音师,他是中国人,我就会模仿他的发音,尽可能让我说出来的跟他说的一样。” 在美国生活时,王瑞安曾在距离火车站很近的地方住过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车站的广播,所以在录制播报内容时,他也会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像专业的播音员。
回忆起第一次在地铁上听到自己的声音,王瑞安说"It’s surreal!(太梦幻了)"“地铁上有很多人,大家都听到了我的声音,但是只有我知道,那是我,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感觉。”王瑞安来了一段“原音重现”,比起日常交流,他在报站时的语速会稍慢,停顿和连接也会更清晰些,一口标准的中性北美口音让人听着很舒服。
录音经历意外“走红” 外国小伙热聊中国网友
这份英文播报的工作让王瑞安对青岛更加熟悉——他知道从黄岛坐地铁1个多小时就能到五四广场,青岛的交通很便捷;他知道开往即墨的蓝谷快线会经过崂山区,他很爱这趟地铁沿线的一路山景……“最近几年新开的地铁线用的都是我的声音,最早开通的线路一些站台播报也是我的声音。”
前段时间,王瑞安把自己给青岛地铁做英文播报的经历发到了社交平台上,一下子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帅气的美国小伙。在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有人惊讶“原来真的是外国人录的啊!”看到这些评论后,王瑞安也会热情地回复网友,像朋友似的聊上几句。得益于社交平台自带的翻译功能,王瑞安跟中国网友的交流也可以“零障碍”。
在青岛生活的这些年,王瑞安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在青岛从事着不一样的工作。如今,王瑞安很享受在青岛的生活:他注册了一家公司,为多家知名的公司提供配音,闲暇时他跟朋友常在青岛City Walk,这些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青岛生活也让王瑞安“吸粉”无数。
青岛有股“家乡味” 想用声音陪伴路途
王瑞安的家乡在美国罗德岛,也是一座靠海的小城,所以初到青岛时,他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王瑞安还记得来青岛的第一天,那天晚上他走到五四广场,看到了天际线和灯光秀,这让他非常震撼,“这让我感觉青岛是一座很摩登的新城市。”
“我喜欢青岛的海鲜,还有一种猪肉做的脂渣,amazing!”王瑞安曾经在美国的餐厅工作过,做饭对他来说不是难事,经典的青岛话“吃蛤蜊,哈啤酒”也是张口就来。王瑞安知道团岛市场,在那里买过新鲜的海货和蔬菜,也知道李村夜市和吕家庄夜市,知道那里有美味的青岛小吃,他还体验过制作王哥庄大馒头和采摘崂山茶,这些新奇的体验都是他爱上青岛的理由。
王瑞安这个中文名字也是青岛的一位中文老师给他起的,跟英文名Adrian有着相似的发音,又有着汉语里美好的寓意,“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提及未来,王瑞安说他想要在青岛继续生活下去,甚至也期待在青岛邂逅一段美好的爱情,“当然,我也愿意为青岛地铁配音,让我的声音出现在更多的地铁线路上。就像一位朋友跟我说的,虽然我们很久没见面,但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都能听到我的声音,就像我们一直在一起一样。”文/记者 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