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无人看管的“放养”、沉迷电子产品的“宅家”,都可能让假期失去意义。如何让儿童度过安全且收获满满的假期?青岛推出系列举措,解锁全新答案。
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假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家庭是守护安全第一责任人。作为监护人要加强教育约束,将安全教育常挂嘴边,告诫孩子远离陌生水域,培养孩子对风险的预判与规避能力。暑期孩子们在虚拟世界的行为不易被察觉,家长应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安全观念,培养孩子对风险的预判与规避能力。
家校社共同参与,让安全教育时刻“在线”。学校开设“暑期安全课堂”,邀请警察、消防员等专业人士讲解相关安全知识。相关企业或平台可利用技术手段,推出防溺水智能手环、居家安全监测设备,引入人脸识别、限制充值金额等功能,为儿童安全提供科技保障。暑期前,由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络正能量进校园”活动走进各个小学,信网资深编辑开展了生动的网络安全课,取得良好的安全教育预警效果。
由笔尖转向实践学生“成长”不放假
朗朗读书声暂歇,青岛各大校园外,孩子们的课堂正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参观青岛地铁5号线在建工程、走进青岛大学医学发展史馆探寻医学发展历程、参与一次社区志愿服务、学习用AI软件绘画或创作音乐……这些打破传统书面模式的特殊作业,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让学生们在假期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收获成长。
花样的暑期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企业打开创新实践的大门,文化场馆提供滋养心灵的沃土,社区街道编织奉献服务的网络。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为儿童打造立体化成长空间,真实的社会课堂,让知识从纸面跃入现实,使学习成为生动的体验,暑期实践教育便有了真实写照。
多方协同 破解托管难题
当父母为暑假“谁来看孩子”发愁时,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推出的“官方带娃”服务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家庭解决带娃难题。灵活的托管时间与上下班时间无缝衔接,解决双职工家庭的接送难题。托管内容不止于课业辅导,艺体活动、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关爱活动等涵盖其中。企业协同推出“家长接送弹性工作制”,与托管服务形成配套支持。
今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新模式受欢迎。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场地单独设立“就近”互助托管点,职工家长、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丰富师资库,开发“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特色活动,丰富孩子们暑期体验。
暑期儿童关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参与。让远离课本的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暑假才能成为滋养童年的美好时光。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