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致敬建军节 让家国情怀在青岛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生根

青岛市首家镇街双拥展览馆启用(来源: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宣教文卫中心)

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青岛的大街小巷里,平实而深刻的活动将“军民鱼水情”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场景。国防教育织入市井生活的经纬,家国情怀在烟火气里生根发芽。

军民共筑 从历史回响到现实脉动的共情传递

青岛的军民情深,不仅流淌在节庆的温情里,更体现在心中涌起的精神共鸣。

7月29日,青岛市首家镇街双拥展览馆启用,村庄搬迁展区那句“为了部队建设,不给补偿俺也搬”的质朴誓言,让党群同心支持国防事业的故事,成为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陈列的1954年中央慰问团纪念章、拥军支前老物件,将“陈毅子弟兵团”等历史故事转化为可触摸的集体记忆……家国情怀完成了最自然的代际传递。

海军博物馆的永恒魅力,在于它将历史悲欢凝练为可登临的实体。家长携子攀上退役潜艇的舷梯,眺望窗外交错的现役舰艇航迹。这一刻,往昔峥嵘与当下使命在胶州湾的波光中重叠。更值得深思的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进行交融。日前,青岛海洋军事展览馆的研学营邀请海军881舰航海长于平,带领少年触摸555导弹护卫舰的钢板,解读“海疆守护”的现实意义。孩子们最大的感慨是:“万里海疆的安宁多不容易!”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国防意识沉淀为少年心中的“深蓝梦想”。

青岛涌动双拥热潮 一座城军爱民、民拥军的基因图谱

青岛街头巷尾的细节,织就了全国唯一的“十连冠”双拥模范城密码。

栈桥景区售票处,“军属免票”绿牌与“荣军优抚医院名单”并列悬挂,游客扫码即可获取《青岛双拥地图》;海鲜市场里,“荣军摊位”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有摊主笑言:“现役军人来买鱼,我总得多塞两条!”

这些碎片共同拼出青岛双拥的立体图景:当游客在五四广场拍摄“五月的风”雕塑,镜头稍移便能框入海军博物馆的舰桅;当出租车驶过莱阳路8号原海军大院,司机随口讲起院里水兵帮居民抗台风的旧事……军爱民、民拥军在此已非政策要求,而是城市气质的自然流露。爱军拥军成为青岛党政军民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

军民鱼水情谊深 涉军元素刻入城市公共空间

国防教育最有效的状态,不是刻意为之的灌输,而是生活场景中的浸润。

黄岛区的海军路如一条蜿蜒的蓝色动脉,串联起国内首座海军主题公园的每一处精神地标。晨跑者途经“钓鱼叠嶂”景观,目光掠过“永兴凌云”机场跑道模拟区,退役的歼-5战机与HY-2反舰导弹静立道旁,装备介绍牌吸引群众驻足阅读。当军事符号脱离封闭展馆,嵌入公园、步道、街景等公共空间,国防教育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恰如海军公园螺旋桨雕塑的隐喻:军与民如桨与舵,唯有咬合共生,方能破浪深蓝。

在青岛,尊崇是一张免费乘车和游览景区的“荣军卡”,是“荣军联盟”商户里的就餐、购物优惠,是医院就诊、机场值机时的军人优先……“荣军矩阵”就是青岛市落实“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注脚。在市南区中山路街道,一条醒目的“荣军街”成为城市双拥的新地标。沿街商铺纷纷挂上“荣军商户”标识,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提供消费折扣、优先服务等实实在在的优惠。街道将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化作温暖日常,“荣光”在柴米油盐中熠熠生辉。

青岛的“八一”记忆已沉淀为城市肌理。家国情怀的培育,终究要穿越历史烽烟与时代喧嚣,回归到“人”的温度。它从不需要震耳欲聋的宣言,只需在街巷烟火里埋下一粒种子,然后静待岁月让它枝繁叶茂。当国防教育脱下节日盛装,才真正走进亿万人的生命日常。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01 14:36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秦璐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