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工商银行推出百万消费贷 贷后管理这道坎不好迈

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实施,这一政策自9月1日起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予以财政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在当前银行消费贷利率普遍维持在3%左右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相当于为消费者节省了三分之一的利息支出,形成了显著的政策红利。

这一政策直接刺激了消费信贷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在监管部门叫停消费贷利率内卷后,各大银行迅速调整策略,转而打起了“额度牌”。工商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融e借"宣称,其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最长期限7年,打出"高额度+长期限"的组合拳。

然而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的扩张并非没有代价。大额消费贷对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尤其在贷后管理环节面临严峻挑战。各银行虽明文规定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股市、债券、期货及理财市场,也不得用于房地产投资或偿还非经营性贷款,但违规现象仍屡禁不止。

‌‌今年2月,工商银行济南槐荫支行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尽职等问题被罚85万元。这并非个案,去年工商银行在山东区域内的多家分支机构也因同样原因接连受罚。这一系列监管处罚不仅反映了工商银行在合规管理方面的漏洞,更暴露出工商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时,风险管理体系未能同步跟进的深层次问题。

工商银行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其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15%,较上年末上升了0.45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2.39%,较2023年末的1.34%近乎翻倍。这一数据变化清晰地表明,消费贷业务正在成为银行资产质量的新风险点。

对消费者而言,大额度、长期限的贷款意味着更高的总还款成本。以工商银行“融e借”100万元额度、7年期贷款为例,即使按3%的年利率计算,总利息支出也高达21万元。这种长期债务负担极易造成违约风险,形成银行与消费者的“双输”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宣传的百万额度与实际审批结果往往存在显著差距。在实际审批中,银行会综合考虑借款人的收入稳定性、负债比率、征信记录等多重因素,最终获批额度通常仅为宣传最高额度的30%-50%。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消费者对自身借贷能力产生误判,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体验,也可能诱发过度借贷行为。

工商银行百万消费贷的推出,既反映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创新发展,也揭示了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的永恒命题。在“以量换价”的策略下,银行必须面对贷后管理这道坎。‌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银行业唯有在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间找到精准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关乎单个银行的经营安全,更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20 21:27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晓珊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