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司法全流程的“隐形操盘手”?共道云多重身份背后的隐忧

诉前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在化解纠纷、减轻诉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商业机构开始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参与司法辅助工作。然而,当商业机构过度深入司法流程的各个环节时,其边界和影响就需要慎重评估。近日,部分进入诉前调解程序的当事人收到了一条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名义发送的短信,其所留联系电话在部分手机上显示为法院号码,给人以官方联系的印象。经了解,这些短信由名为“共道云”的科技公司旗下的调解机构发送(详见:《信用卡逾期收到共道云短信 乍一看还以为是法院发来的》)。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催收乱象,但实质上事关司法数据安全甚至司法主权。

一家商业机构,既提供法院调解的技术平台,又亲自担任案件调解员,同时还处理着司法调解中的核心数据——这便是共道云在司法辅助领域中扮演的多重角色。这种贯穿诉讼几乎全部流程的“全链条”模式,看似实现了“一条龙”的省事服务,提升了司法效率,实则隐藏着多重身份交叉带来的重大风险,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从运作模式来看,共道云通过多重身份深度介入司法流程:作为技术平台提供商,它构建并维护着整个调解系统的运行基础;作为调解执行者,它直接参与案件调解,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作为数据管理者,它接触并处理着包括个人身份、财产状况、纠纷细节在内的敏感司法信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其背后具有金融业务属性,这种全流程的参与模式使得商业利益与司法程序之间可能产生复杂的关联。

这种“一身多角”的运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司法效率,但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首先,当事人从收到短信到完成调解的全过程只与共道云接触,却始终误以为自己在与法院对话,多重身份的交叉形成了某种司法僭越,这种身份识别的模糊性可能影响公众对司法程序的信任。其次,企业平台可以接触到司法数据,其中包含大量个人身份、纠纷细节等敏感内容,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滥用,不仅当事人维权无门,法院也难以溯源追责。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可能造成“裁判员与运动员合一”的局面,即商业机构既制定规则如通过技术平台影响流程设计、又参与执行进行调解、还促进自身金融业务回款,严重挑战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从更深层次看,这涉及到司法数据自主可控的问题。司法活动作为国家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环节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商业机构在提供辅助服务的同时,如何确保不越界介入司法实质工作,是需要严格界定的问题。特别是当商业机构自身拥有其他业务板块时,更需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防止利益输送和权力滥用。

面对这一现象,需要在发挥技术优势与防范潜在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司法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另一方面,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明确商业机构参与司法辅助工作的边界。具体而言,应当实现技术提供、调解执行和数据处理等角色的分离,建立严格的数据隔离和使用规范,完善监督审计机制,确保司法程序的正当中立和数据安全。

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任何形式的外包或合作都必须建立在严格规范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技术可以服务司法,而非替代司法;商业机构可以参与司法辅助,但绝不能越界成为“隐形操盘手”。这不仅是对当前共道云现象的回应,更是对数字时代司法改革方向的深刻思考。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8 16:59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秦璐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