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来临,购票进入高峰期,抢票候补已成常态。每到这样的节点,社交平台会冒出一批别样的“乘务员”,他们身着铁路工作人员制服,以火车站或车厢为背景,面向镜头提供一串数字口令,手把手教你买低价票。(详见《第三方抢票软件冒充乘务员营销 12306重申候补购票通过官方渠道》)这类视频表面好似为旅客提供购票捷径,实则暗藏着引流的套路。
盗用铁路职业形象的行为,超出正常营销范畴。视频前半段先客套寒暄,声称“从业三十年乘务员悄悄告诉你,抢票高峰期无需候补即可低价买票”。后半段则引导用户跳转至某出行软件,搜索特定指令享受所谓“超低折扣”,无形中将用户引向第三方抢票平台。铁路制服与车站场景代表着铁路部门的公信力,被用作引流的工具,损害了专业形象。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吐槽,原以为是官方宣传,看到最后才发现是引流广告。
此类营销视频不止于角色扮演,所宣称的“超级优惠”往往真假混杂。通过实测发现,部分平台实际操作价格反而更高。以青岛站至济南站票价162元的G6902次列车为例,通过引流视频在同程旅行小程序搜索口令领取优惠后,购买过程中先后三次弹出“出行保障”“退改即赔”“延误即赔”等付费选项,即便未选择任何额外服务,最终支付时系统仍自动添加了价值27元的“优享购票套餐”,票价从162元升至187元。若想获得26元返现,还需在订酒店、接送站、租车服务中任选一项完成,未完成则无法享受返现。
还有部分购票平台操作涉嫌虚假宣传。在智行小程序搜索口令后,页面虽标注“9.8折起”“9.7折起”,但实际支付价格与12306官方一致。这些所谓“折扣”实为12306原有优惠,平台却刻意突出“折扣”字样,制造优惠假象。在携程旅行App输入口令后,首页显示“6折购票优惠”,但并非适用所有线路,平台使用技术手段汇总了12306原有的6折以内优惠车票。“支付立减”同样附带捆绑条件,若想享受8元优惠,需开通“信用付”,或同意“下单后15天内预订酒店”的条款,否则仍按原价购票。
这些模糊宣传、复杂套路以及“先享优惠、后补任务”的隐含条件,看似提供了优惠,实则挤占官方购票平台的资源。“先画饼后缩水”的营销手段,不仅侵犯旅客知情权,让消费者在不知情中浪费时间与精力,更打破了公平有序的购票环境,给本就紧张的节假日购票添了堵。
面对社交平台的“购票秘籍”,铁路部门早已多次提醒:擦亮眼睛,认准官方。12306提供的候补功能是唯一官方免费的替补渠道,票源有优先级高于任何第三方平台。车票售罄时,将购票需求交由官方系统,无需支付额外费用,远比相信所谓“内部渠道”更加可靠。
治理第三方抢票软件乱象需要多措并举。短视频平台、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应强化内容审核,对冒充铁路工作人员、虚假宣传的引流视频及时下架;监管部门须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引流等行为的第三方软件依法依规惩处,督促第三方购票平台规范运营。更重要的是,旅客自身要提高防范意识,主动抵制“付费抢票”“内部渠道”等不实宣传,不下载、不使用非官方抢票软件,避免成为引流的棋子。
小小的车票承载着佳节归家的心愿,在国庆中秋这样的团圆时刻,安全公平的购票环境是顺利回家的首要保障。别让引流的第三方抢票软件“套路”,扰乱了期盼已久的假期出行路。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