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35万买不到完达山“铁饭碗”却暴露了外包用工之痛

新闻漫画,与文中内容无直接对应。 (来源:信号新闻)

2025年9月,哈尔滨王女士意图花35万,获得一份完达山乳业的正式工作。向中介支付10万定金入职后,王女士发现所谓的“集团直签”实为外包合同,拒付尾款后没多久便被辞退(详见《女子欲花35万买知名乳业公司工作 入职后发现签的是外包合同》)。这场求职闹剧,藏着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骗局,更是无数人对 “铁饭碗” 的执念,以及就业市场中亟待规范的外包乱象。

当前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供需失衡,让“国企直招”“内部渠道”等话术极易吸引求职者。尤其对竞争力相对普通的群体而言,国企招聘流程常显得神秘,这为不法行为提供了土壤。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他们的风险判断力明显下降,甚至将“付费入职”视为一种潜规则,法律意识的薄弱,更导致受骗后维权之路举步维艰。

本案中,一个关键疑点在于:济南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简称济南易才)与完达山乳业之间并无公开的合作信息可查证,但王女士“入职”后竟能正常登录并使用完达山内部的OA系统。这背后,究竟是完达山在外部合作监管方面存在漏洞,未能严格把控系统权限,还是济南易才通过技术手段仿冒或接入了企业内部流程?目前仍无定论。但是OA系统的访问权限问题,已不仅是本案中孤立的技术疑点,而是揭开当前企业用工管理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切口。

业务外包本身是一种合规且高效的经营手段,但许多企业“只包不管”的做法,却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部分企业将业务外包后,便默认相应的用人管理责任也已一并“打包”转移,这种认知误区构成了严重的管理漏洞。它不仅为不法行为提供了空间,更可能直接威胁企业自身的运营安全与数据保密。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发包方与外包公司容易相互推诿,最终使劳动者维权无门。

类似的管理缺位并非个例。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一组“山姆会员商店配送员电动车挂满大件货物”的照片,引发公众对骑手安全的关注和担忧。而山姆客服的回应“配送是外包的”,恰恰暴露出企业对安全责任的漠视。这种“甩锅式”回应,无疑是管理失职的写照。

从长远来看,企业若持续忽视对外包业务的有效监管,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法律、声誉、数据安全等多重风险。这种管理失控不仅会持续消耗公众对品牌的信任,更将加剧就业市场中的焦虑与不信任感,最终损害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促进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既需要企业规范用工、堵塞管理漏洞,也要求求职者理性看待职业稳定。大型企业无论是直招还是外包,都应确保信息透明,明确告知求职者甲方名称、劳动关系归属、薪酬结构等关键信息,杜绝“文字游戏”。其次,无论是正式工还是外包工,企业应切实保障所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监督外包服务商落实这些保障。这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若每一位职工的基本权益都能稳稳落地,“花钱买岗”的骗局自然将失去生存的土壤。

人们对“铁饭碗”的执着,本质上是对“有保障的工作”的渴望,但如今早已不是“进了国企就一劳永逸”的时代。随着国企改革深化,绩效考核已成常态,能力不足同样会被淘汰。职业规划师也会建议求职者关注“能力型铁饭碗”——即通过持续技能提升获得的就业保障。也就是说真正的稳定,不再来自于某个固定的岗位,而是源于个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王女士的35万元,未能买来一个安稳的未来,却换来一个沉痛的教训。在就业市场的浪潮中,与其花费重金托关系、买岗位,不如将资源投入自我成长。毕竟,凭自身能力赢得的工作,才是真正可靠的“铁饭碗”。

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19 07:53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晓珊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