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入住实名登记制度,是保障旅客安全的核心防线。然而,当安徽的王女士在醉酒无意识状态下被男子抱入全季酒店、未经验证身份即入住并险遭性侵时,这道防线形同虚设(详见《醉酒女子深夜被抱入客房险遭性侵 全季酒店被质疑存在管理漏洞》)。事件折射出酒店管理的严重失职,前期“没有任何责任”的答复更是忽视了酒店行业在社会安全维护中的作用。酒店入住乱象为社会治理中的不稳定因素提供了发酵空间,应当重视。
《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当地公安机关在调查后,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涉事全季酒店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目前,全季酒店已向当事人道歉并赔偿5000元达成和解,对于处理延误问题,酒店称是因事发后店长在休假导致(详见《醉酒女子在全季险遭性侵事件续:酒店道歉赔偿并被行政处罚》)。全季酒店作为知名连锁酒店,开业门店数量已超千家,在管理上出现如此疏漏,无视风险,其管理状况令人堪忧。
酒店实名登记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公安机关可以通过酒店系统,实时追踪在逃人员、通缉犯落脚点,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线索;对于维护社会治安,能有效震慑和查处卖淫嫖娼、吸毒、聚众赌博等发生在酒店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对于旅客个人而言,在实名登记的环境下,周围的人都身份明确,大大降低了与不明身份人员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风险,王女士所遭遇的酒后险遭性侵一类事件也能得到有效制止。
酒店严管不止是行业责任,更是对社会治理网络末梢的守护。社会治理是一个 “层层衔接、环环相扣” 的系统,而酒店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落脚点,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 “末梢节点”。酒店工作人员作为 “一线观察者”,其对异常行为的及时发现与上报,能让社会治理的 “响应速度” 更快——比如发现醉酒者被强行拖拽时及时报警,能避免事件从 “潜在风险” 升级为 “实际伤害”。可以说,酒店管理的严格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治理 “最后一公里” 的覆盖效果,只有酒店主动承担起治理义务,才能让整个社会安全网络更紧密、更有效。
全季酒店的安全问题并非首次。据报道,2021年,发生在上海全季酒店内,一男子半夜赤身闯入女顾客房间。监控显示,该男子7楼到10楼,挨个房间试着开门,在将近50分钟的时间内,全季酒店没有任何反应。2025年,南京全季酒店,一对情侣被陌生人刷开房门。
连锁品牌屡次出现类似漏洞,说明管理松懈并非个案,而是系统性问题。如不及时对个别门店的反面操作案例进行及时整改,在品牌内形成扩散效应,直接影响品牌档次,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形象,甚至形成不良风气,为社会治理带来额外压力。
未按规定登记现象在酒店及网约房领域普遍存在。汉庭、格林豪泰等品牌今年均有分店因此受罚。网约房领域问题更甚,如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检察院办理的多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均与“无证入住”“人证不符”相关。此外,也存在部分客人出于隐私保护、怕麻烦或有其他不愿明说的原因,拒绝实名入住,酒店出于成本和收益考虑,无视社会治理的风险,向客人妥协办理入住。对于酒店而言严格遵守登记规定可能损失客源,灵活变通则会带来“收益”。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酒店自身加强管理和自律,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通过强力手段震慑行业乱象,以及公众理解和配合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压缩违规操作的空间。
酒店行业在社会治安维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应当严格落实好相关规定,守好社会安全责任关。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在外出参加群体活动时,注意饮酒适度,与不够熟悉的人保持距离,提高安全意识。
信网评论员 孙宝震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