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科普之风正扬帆 青岛以科技创新书写生动答卷

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作为我国科技与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月不仅是一场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社会实践。青岛这座被誉为“科技之城”的滨海都市,科普月以鲜明的城市特色与创新活力,展现出科普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学生参与科普活动。(来源:市南区科协)

科普活动与城市特色深度融合

本次科普月中,青岛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3000余场,将海洋科技、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本地优势领域与科普内容有机结合,并组织155家科普阵地面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这些举措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科技魅力,更使科普成为连接创新与生活的重要桥梁。

市南区创新推出科普 “City Walk” 游学路线,将科学普及融于城市探索,既能玩转科普又能收藏打卡,为参与游学的师生代表打造浸式科学探索新体验。即墨区依托蓝谷海洋科技资源,聚焦海洋环境、可再生能源、地质勘探、生物多样性等前沿领域,开展讲座、展览和研学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国家深海基地、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场馆。青岛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科学普及并非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可触可感的体验,将知识传输给公众,让科技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省级非遗: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技艺。(来源: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在2025年青岛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之际,青岛多项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目前,青岛已汇聚69家海洋领域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荟萃119项海洋科技前沿成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运行的三维扫描型测风激光雷达设备,由中国海洋大学成果转化落地而来,攻克气象环境探测领域世界前沿技术难题,让看不见的风“可感可测”;青岛科技大学专家团队依托“海洋源新型止血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开发出具有快速止血等功能的医疗用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崂山区以“文化赋能科创”为核心,推动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深度融合。

丰富的科创成果背后,是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共同构成了支撑青岛科技创新的沃土。

设施农业西红柿大棚。(来源:信网)

科技发展书写“造福于民”的生动答卷

在青岛,科技不是冰冷的术语,而是看得见的生活改善,最终惠及每一个普通人。蓝谷的智能船舶、深海探测技术,守护着海洋的馈赠;古镇口的 400 余家科技企业,在海洋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突破,既筑牢了产业根基,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进展,正让更多疑难病症有了新的治疗方案;通过AI算法模拟种田“老把式”,实现了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监测和远程控制,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科技已悄然融入柴米油盐,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隐形力量。

支撑这一切的,是青岛对创新生态的精心培育。高水平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深度联动,让科技成果转化驶进快车道,完善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让创新人才敢于扎根、勇于尝试。研发、转化、惠民、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是青岛科技发展的独特优势,确保科技不仅能“攀高峰”,更能“接地气”。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从海洋深处到低空天际,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创新正在重塑这座海洋名城的发展轨迹。当科学技术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至公众,科技便不再是实验室里孤立的存在,成为连接企业、高校和公众的纽带,将科技成果转变为惠及市民的温暖灯火。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0 16:30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熠冉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