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从携号转网梗阻看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

携号转网政策原本是为了提升通信行业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好政策。然而在四川成都,携号转网已经异化为折腾群众的“玻璃门”。有市民仅仅因为拨打过12345投诉,便被运营商告知需等待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办理转网,还有用户投诉小区物业问题,也无辜躺枪在转网时受阻。(详见《成都多运营商曝携号转网潜规则:有12345或工信部投诉记录即延迟办理》)工信部早已三令五申严禁增设携号转网办理条件,而现实中投诉记录成转网障碍、指定营业厅缩减、隐性条款限制等潜规则却大行其道,折射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深层梗阻。

当前,携号转网已从政策初期的试点推广阶段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携号转网服务也成为检验治理效能的民生标杆。社会规则本该是明确的、可被群众知晓和理解的,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是公平的、可被监督的。然而,在“问政四川”中搜证发现,阻碍用户携号转网的套路花样繁多,如捆绑新合约、诱导开通增值服务等。当明面上的规定玩不过桌下的潜规则时,就会引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架空国家政策之事。成都出现的投诉记录挂钩转网资格现象,将用户的合理维权行为异化为惩戒依据。“投诉即受限”的荒诞逻辑,不仅违背政策初衷,更涉嫌滥用数据权力侵害消费者权益。

部分用户反映“换个营业厅就能办”的经历,暴露出政策执行的随意性;而某地将办里携号转网业务的14家营业厅缩减至3家,更印证了企业逐利动机可能扭曲公共政策的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偏差,本质上是治理体系中监督、反馈机制的失灵。当政策执行也便偏离公共利益轨道,政策善意也在层层传导中不断衰减。

当前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仍是服务于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将是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正面参照:将携号转网剔除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优化携号转网服务流程,突出对限制、阻碍携号转网的规范治理,携号转网申请通过率均超过70%。区域之间治理效能的差异,凸显出机制设计与技术赋能在政策落地中的作用。这些好的做法背后,是当地在社会治理中巧妙融合良政与善治,不仅讲求效率更要衡量社会效益,不仅关乎具体的个人感受,更使政策落地后始终保持生命力。

治理现代化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机制创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破解携号转网困境,需要构建多元协同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在制度层面,应借鉴剔除业绩考核的改革思路,重构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消除企业设置障碍的动机;在技术层面,需建立统一的携转服务监测平台,对申请通过率、投诉处理时效等关键指标实施动态预警,让潜规则无处遁形;在协同层面,则要畅通12345等投诉渠道,建立“企业自查、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的三维治理网络。

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政策体验。携号转网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本质上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时代拷问。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地质量,不仅取决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更取决于执行环节的精细化。破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需要的不仅是监管问责的硬手段,更需要治理理念的软实力。惠民的政策只有在落地执行时不走样、不变味儿,才是真正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开始。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25 09:03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源菁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