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盒马超盒算“100%椰子水”钻了思维惯性的空子

新闻漫画,与文中内容无直接对应。(来源:信号新闻)

李女士被货架上“100%椰子水”的字样吸引,误以为买到的是未经添加的天然饮品,查看配料表时却发现排在首位的是“水”,这让她感到失望与被欺骗(详见《“100%椰子水”配料表首位是水 消费者直呼被超盒算NB套路了》)。“超盒算NB”旗下的这款自有品牌100%椰子水,其命名虽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饮料通则》的规定,却刻意利用了消费者“100%即纯粹”的思维惯性,引发了关于 “合规宣传是否恰当” 的讨论。

这场消费纠纷的核心,是企业玩“文字游戏”导致行业标准与消费者常识错位。“100%椰子水”的命名方式,在合规性上确实能找到支撑。目前椰子水品类尚无专门国家标准,生产企业通常参照《饮料通则》,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16%以上,就可以称为100%果汁。但合规的命名,未能完全匹配消费者的普遍认知。多数人对“100%椰子水”的朴素理解是“纯粹天然、无额外添加”,而非“浓缩还原后达标”的技术定义。正如李女士所言,“包装上大大印着100%,我以为就是纯椰子水,怎么会还掺水?”这种认知偏差并非源于消费者常识不足,而是产品宣传中对关键工艺信息的呈现方式相关。

更值得警惕的是,产品页面标注的“鲜果原榨取 原果原汁”,进一步模糊了“浓缩还原”与“直接鲜榨”的界限,对消费者的判断形成了一定影响。此类操作在消费市场早已不是个例。从“千禾0”的概念争议,到“白象一袋半”的容量解读,再到如今的“100%椰子水”风波,企业的共性做法是精准踩在合规线边缘,却没能将这种极致发挥在满足消费者的核心期待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5月的消费提示早已明确区分:真正的椰子水不含其他原辅料,调制椰子水则可能添加水等成分,同时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仅标注“椰子水”或“NFC 椰子水”的产品。这一提示既印证了消费者期待的合理性,也反衬出部分商家在信息披露上的选择性呈现。将“100%”作为视觉焦点放大,却把“浓缩还原”这一关键工艺,悄悄藏在配料表中。这与新《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不得利用版面设计误导消费者”的核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引发争议的产品,印着盒马旗下的平价社区超市“超盒算NB”自有品牌的标志。对于消费者而言,超市自有品牌本应承载更高的品质承诺,而此类操作却使消费者对品牌整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对盒马而言,如何在产品宣传中平衡合规性与消费者认知,避免因信息传递偏差引发误解,是维护品牌长期信誉的重要课题。

当下椰子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健康化、天然化是明确的消费趋势,企业与其在宣传上“钻空子”,不如用更透明的方式回应消费者需求。比如在货架旁设置消费提示牌,清晰说明“浓缩还原果汁”与“鲜榨果汁”的区别;或是在包装上同等醒目地标注 “采用浓缩还原工艺”,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这种清晰的信息传递,既符合标准要求,更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法规标准的完善或许需要时间,但企业的诚意表达无需等待。对品牌而言,“100%”不该只是符合技术指标的宣传话术,而应成为对消费者认知的真诚呼应。只有当产品宣传回归产品本质,注重信息的完整与透明,才能更好地契合法规要求,也更能获得消费者的理解与信任。

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23 08:5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晓珊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