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70多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反侵略旗帜,在冰天雪地里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生命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场伟大的战争,是正义之战、立国之战、英雄之战,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与精神,至今仍在激励与指引着我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1950年,侵朝美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历史雄辩地证明,妥协、退让换不来安宁,要想捍卫国家主权,唯有斗争到底。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用一场场胜利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打上了谈判桌,打出了国威、军威,极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抗美援朝战争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代代传承。
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可以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和释放,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则会爆发出磅礴伟力。这种伟力,在当时的青岛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抗美援朝运动是青岛解放后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社会群众运动,全市城乡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入伍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广大青年的家长积极鼓励子女报名参军;工人们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农民们踊跃交售“爱国粮”。据统计,1950年11月至1951年10月,青岛全市425名汽车司机分7批到达朝鲜前线,担负运输任务。前4批司机中,有30多人光荣立功。1951年3月至9月,全市84名志愿医疗人员分3批奔赴朝鲜战场,其中29人立功。1951年至1953年,青岛铁路职工志愿赴朝鲜担任运输任务的司机达到892人,其中98人立功、8人牺牲。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当年的战火早已熄灭,鸭绿江畔的风依旧吹拂,朝鲜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英雄的名字和故事,永远不会被忘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将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今天,我们对抗美援朝先烈不只是缅怀和致敬,更是把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具象化。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各单位,青岛各地举办多种类型主题活动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山河已无恙,英雄永铭记;和平之志,代代相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善于斗争才能维护和平。历史也一次次地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新征程上,我们要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信网评论员 李源菁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