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总要去一趟青岛看海鸥吧。”如今,到青岛看海鸥已然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之选,社交平台上“青岛海鸥”“栈桥海鸥”等相关笔记超过10万篇。11月17日上午,青岛海鸥季活动正式启幕,同步推出十大精品线路、十大主题活动、十大消费新场景、十大网红打卡地。人城鸥和谐共舞的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也透着浓浓的人文之美。
城市氛围感的核心,从来不是刻意营造的噱头,而是源于真实的联结与沉淀。青岛的海鸥季之所以动人,最根本的底色是三十年“挽留海鸥行动”积攒的情感温度。回溯到1994年,《青岛晚报》联合林业部门发起倡议,用麻袋装的糕点碎屑在栈桥定时投喂海鸥,志愿者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当时或许没人料到,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会成为撬动“鸥城之恋”的重要支点。
而这份延续了三十多年的温度,如今更是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细节里:青岛为游客精心准备了观鸥巴士,不仅精准对接观鸥黄金时段与核心区域,更有趣味互动活动,将便捷出行、生态科普与爱心公益深度融合。海鸥季活动推出1元鸥粮面包等惠民福利,既满足了游客与海鸥互动的需求,又能有效避免不当投喂对海鸥带来的伤害;同时市南区还组织了“护鸥使者”志愿服务,让每个想要投喂海鸥的游客,都能听到“轻抛慢喂、不扰鸥群”的温柔提醒……
生态守护是氛围感的坚实底色,场景 “破界” 则是让这份美好持续扩散的关键。青岛没有将海鸥季局限在单一观鸥点,而是让鸥影渗透到城市的每个毛细血管。“遇鸥记” 集章打卡串联起市南区老舍故居、波螺油子艺术谷、青岛电视塔等多个点位,持续通过打卡活动与市民游客互动;同时精心策划涵盖观鸥、摄影、艺术创作、公益行动等多方面的内容,精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与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冬游青岛”和“海鸥季”活动的一大亮点,便是“全时空沉浸出行计划”的推出。青岛创新性地将文旅活动与航空、高铁、地铁、公交、游船等交通方式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主题航班、专列、航线等特色产品,让游客从踏上旅途的那一刻起,就被完完全全裹进海鸥季的专属氛围里,这种体验不再是孤立的打卡,而是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行链条。
近年来,青岛持续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努力推动旅游“淡季不淡”。今年11月,随着红岛东大洋码头正式启用,“海上穿越大桥”系列航线迅速成为现象级热点,开启预售不到两周,总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其中,以“追鸥逐浪”航线为代表的海洋文旅体验,融合观鸥、听海、穿桥等多重场景,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红爆款,展现出青岛文旅从“观光型”向“体验型”的深层转变。
此外,要让IP形象持久深入人心,良好的举措也必不可少。栈桥景区作为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启用无人机喊话、循环播放上岸广播,还配备了应急物资与免费充电宝等便民设施,赢得游客一致好评。为提升游览体验,崂山风景区开设地铁接驳专线,实现从地铁站至仰口游览区的无缝衔接......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青岛的真诚与热情,为冬季旅游市场注入一股“暖流”。
当海鸥季不再只是看海鸥,而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一场城市情感的共鸣,这场城市级的氛围感便真正成型。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流量热点,而是青岛用三十年坚守、用无数细节打磨出的品牌名片——正如海鸥年复一年的迁徙,人们记住的不仅是海天一色的壮美,更是这座城市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温情。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